资讯中心

INFORMATION CENTER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的区别

2017-10-16 15:20:43
原创

摘要:疱疹性咽峡炎类似手足口病,也是由多种(型)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引起的,以发热、咽红、咽痛、上腭粘膜水疱为主要症状的婴幼儿期的常见传染性疾病。在夏、秋季节流

   疱疹性咽峡炎2.jpg

   最近在公司经常会听到一些宝妈们都在讨论:她们儿子、女儿的幼儿园里也陆续出现了以发热、咽红、咽痛、上腭粘膜水疱为主要症状的一些小朋友,家长们都纷纷担心是手足口病,实际上这是另外一种婴幼儿期的常见疾病——疱疹性咽峡炎。润大通林就家长们常见的担心和困惑跟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

疱疹性咽峡炎.jpg

    疱疹性咽峡炎类似手足口病,也是由多种(型)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引起的,以发热、咽红、咽痛、上腭粘膜水疱为主要症状的婴幼儿期的常见传染性疾病。在夏、秋季节流行,冬季也会有发生。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有1~2天(不超过3天)的潜伏期。这期间,患者不会有任何症状,但是体内病毒大量复制。

前驱期:1-2天,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突发高热38-40℃,可有咽红、食欲不好等症状,无法与普通感冒等相鉴别。

症状明显期:在类似感冒的前驱症状后的当天或第二天,上腭粘膜即会出现小水疱,2~3天内变成直径2~3mm,继而破溃,形成白色或黄色的溃疡。发热是主要的伴随症状,但通常体温不高,几乎在水疱破溃的同时,体温开始逐渐恢复到正常。水疱破溃成小溃疡后有疼痛感,会影响到患儿的进食,婴幼儿会表现为流口水、拒食,大约会持续2~3天。

 

疱疹性咽峡炎不是手足口病,如何让大家清楚的把两者区分开呢?

 

 第一、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发病位置不同,前者是咽喉局部发疹,后者是全身症状,还伴有发烧、咽痛等症状。疱疹性咽峡炎仅仅在口腔内出现疱疹,溃疡现象,身体上并没有皮疹;而患手足口病的大多数孩子先是口腔里有疱疹,然后发展到手、脚心、臀部,甚至长在手背脚背上,并伴有发烧现象。

  第二、另一个重要区别就是病情不同。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可以自己治愈的疾病,虽然可能会发生细菌感染,但是危险性远远小于手足口病,不会出现脑炎等并发症,无生病危险。可手足口病的部分儿童则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儿童如果病情发展快,会导致死亡。

  第三、传染性程度不同,疱疹性咽峡炎虽然较强的传染性,但没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不论何种疾病,要确诊必须去医院进行检查,不可盲目诊断。也可根据孩子在查血常规时白血球的含量,疱疹性咽颊炎的患儿白血球高,而手足口病的孩子正好相反或呈轻度升高。

  第四、病程不同、小儿得了疱疹性咽颊炎,大概一周左右能治愈。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两到七天,经一到两周即可痊愈。

 

如何护理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

1.发热的护理: 注意补水,中、低热可以采取物理降温使用润大通林医用退热贴,取两到三贴敷于大椎穴,呈“T”字型,为了加快降温速度也可以同时贴于额头、颈动脉、太阳穴、股动脉处。当体温超过39℃时,应同时服用退烧药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该病是病毒所致,所以服用抗生素无效!使用了反而会导致宝宝体内菌群紊乱。

 

2.针对口腔的护理:可以用温凉开水或淡盐水漱口。针对口腔内水疱破溃后的小溃疡,可适当使用保护创面促进溃疡愈合的药物。

3.饮食护理:患病期间,孩子的消化功能减弱,饮食上应给予易消化的营养食物。在口腔内的水疱破溃成小溃疡期间,尽量多给予一些温凉的(半)流质饮食,避免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发生。疾病期间的饮食中可以多配合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新鲜蔬果,病愈后可再及时补充一些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如何预防疱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一样,目前没有疫苗。

家长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预防:

疱疹性咽峡炎.png

          

               关注润大通林大健康公众号,定制您的健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