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INFORMATION CENTER
当身体发出这些信号时,你很可能已经患上了糖尿病
摘要:我国目前是仅次于印度的世界第二糖尿病大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30年我国的糖尿病人口还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增长一倍。
我国目前是仅次于印度的世界第二糖尿病大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30年我国的糖尿病人口还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增长一倍。糖尿病已成为当今社会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却又难以被发觉,
那么糖尿病的具体征兆都有哪些呢?
1.明明吃很多,体重却在下降
体重在不知不觉中下降,这其实是一种危险信号,如果没有刻意去减肥,每个月的体重却减少4至5公斤的话,这就说明身体肯定存在问题。对此,国外某糖尿病研究所专家表示:“如果饮食正常体重却在下降,很可能是患上了糖尿病。” 糖尿病会促进血糖值上升,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无论吃多少食物,体内细胞都无法摄取葡萄糖,也就是说,体内积蓄的能量将被逐渐消耗,最终导致体重下降。
2.视力减退、视线模糊、眼睛易疲劳
国外某眼科医学博士指出,糖尿病会对人体的视觉产生影响,血液中的葡萄糖值含量异常上升会导致眼球歪斜,进入眼睛的光线也会因此发生曲折,而视力减退、视线模糊等现象都与之存在关联,长时间的慢性视线模糊,很可能患有2型糖尿病。
3.伤口难以愈合
国外某医学网站指出,高血糖会阻碍血液流通,延迟伤口愈合时间,甚至还可能损伤神经组织。伤口的愈合需要充分的血液流通,否则将降低治愈能力,如果经常出现伤口血流不止等非正常现象,最好去往医院接受诊断。
4.刚吃完饭就感觉饿
慢性空腹感是糖尿病最典型的症状之一。美国某糖尿病医生表示,体内胰岛素的机能失常会直接导致肌肉、脂肪以及其他组织器官的机能低下。而这当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器官就是胰腺,如果体内胰岛素不断升高,就会促使大脑时常产生空腹感。
5.慢性疲劳感、身体乏力
胰岛素就好比身体的能量供应开关,如果胰岛素分泌量不足,就相当于切断了体内的能量供应,从而会产生疲劳感或者易疲劳的体质现象。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疲劳感并非糖尿病独有的现象,例如癌症、甲状腺功能低下、贫血、抑郁症等也容易引发疲劳感,总体来说,疲劳是大病的主要征兆之一。
6.足部出现麻痹或疼痛
如果足部出现麻痹或者疼痛感,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供血不足,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糖尿病引发,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麻痹最先始于足下,然后逐渐转移至上半身。而出现麻痹的原因大多在于糖尿病引发神经损伤,因此,足部出现麻痹或者疼痛是可能患上糖尿病的一个典型危险信号。
7.夜间尿频
对于夜间尿频的人,也可能患有糖尿病,尤其是夜间小便频率不断增多的人群,一定要引起重视。国外某医师指出,如果体内血糖值上升,人体会本能的将其排除,进而导致小便次数增多,因此,尿频也是患上糖尿病的信号之一。
8.喉咙干燥
这种现象与尿频存在较大的关联,因为频繁排尿会导致身体缺水,进而导致喉咙干燥,不过喝水越多,尿频次数也会随之增多,这样就会陷入恶性循环。
9.皮肤干燥、发痒
如果出现皮肤干燥、发痒的情况,那么患上糖尿病的可能性也非常高,另外,脖子和腋下的皮肤发黑也可能是糖尿病所致。国外某医学博士指出,皮肤类问题可能与血糖值低下以及尿频导致身体脱水有关。
10. 念珠菌病
念珠菌病是一种真菌病,表面上看来,似乎与糖尿病没有直接关联,但实际却是一个重要的征兆表现,而且对象群体不仅包括女性群体,也包括男性群体。念珠菌感染往往是以葡萄糖为触媒,最初从温暖潮湿的皮肤开始感染,并逐渐扩大感染范围,而感染部位大多为生殖器,另外还有乳房下部以及指间,由于大多数女性都有过一次感染经历,因此难以在糖尿病方面做出准确的判断。
糖尿病如何预防?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老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迅速增加,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其并发症涉及多系统多器官,严重危害身体健康降低生活质量,因此,糖尿病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避免糖尿病发病。一级预防的主要工作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宣传糖尿病知识;
二是提倡健康的行为,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肥胖、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
三是定期检查,一旦发现有糖耐量受损(IGT)或空腹血糖受损(IFG),应及早地实行干预。
一级预防的干预措施包括生活方式干预与药物干预。临床试验证明,通过减轻体重、体力活动增加、饮食调整等一系列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可以降低糖尿病风险。其次,应用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等药物干预也可以起到减少糖尿病发生的作用。
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是及早检出并有效治疗糖尿病。应该将血糖测定列入常规的体检项目,即使正常者,仍要定期测定。如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皮肤瘙痒等异常症状,一定要仔细检查,及早诊断。
在治疗方面,应当贯彻早期治疗、长期治疗、综合治疗及治疗措施个体化四项原则。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提出了糖尿病血糖控制现代治疗五要点:
(1)饮食治疗。控制每日摄入食物的总热量,日常饮食宜低脂肪、适量蛋白质、高碳水化合物。提倡高纤维饮食、清淡饮食,坚持少量多餐,定时定量定餐;
(2)适当运动。体育锻炼宜饭后进行,时间不宜长强度不宜大;
(3)药物治疗,包括口服药物与胰岛素;
(4)血糖监测。患者需掌握自我血糖监测技术,学会如何监测血糖以及监测的频度;
(5)糖尿病教育。此外,糖尿病治疗要全面达标,除血糖控制满意外,还要求血脂、血压正常或接近正常,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并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是延缓和(或)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患者需要加强糖尿病并发症教育,如并发症的种类、危害性、严重性及其危险因素等和预防措施等。应尽可能早地进行并发症筛查,以尽早发现和处理。通过有效的治疗,慢性并发症的发展在早期可能终止或逆转。
DCCT试验和UKPDS试验均已证实,严格地控制好血糖和血压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和残废率。因此需早期积极控制血糖至基本正常,并要认真控制肥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吸烟、大量饮酒等不利因素,注意劳逸结合、饮食合理,适当体力活动及正确的药物治疗。